http://henan.hteacher.net 2017-11-14 13:07 河南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二、多项选择题
41.AD【图图解析】B项出自《学记》,C项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
42.BCD【图图解析】考查现代三大教育理论。
43.ABCD【图图解析】泰勒的目标模式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44.ABC【图图解析】识记类题目。
45.ABCD【图图解析】原因有:(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区的、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46.BCD【图图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7.BCD【图图解析】略。
48.CD【图图解析】A项是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人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假设,故B项错误。
49.ABCD【图图解析】考查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50.ABCD【图图解析】考查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
51.ABCD【图图解析】考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52.BCD【图图解析】考查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三阶段。
53.ACD【图图解析】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无意的、隐含的和非预期的。潜在课程包括学校文化方面的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等:具体而言,包括学生在学校各种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影响;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的影响,如学校与班级的传统、风气、舆论、仪式、规章制度等;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物质文化的影响,如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教室布置等。
54.BCD【图图解析】B项说的是直接导入;C项说的是问题导入;D项说的是审题导入。
55.ABCD【图图解析】考查教学反馈的作用。
56.ABD【图图解析】教师教学语言类型可分为口头语言(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教学板书)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例如表情、动作等)三种类型。
57.BCD【图图解析】A项是指了解和研究学生。
58.BCD【图图解析】在以下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3)在思维的交锋处;(4)在思维的发散处;(5)在规律的探索处。
59.ABCD【图图解析】教学收尾要有法,主要方法有:梳理脉络法、各抒己见法、启迪探索法、作品展评法。
60.AB【图图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三、材料分析题
61.【答案要点】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3)精心指点、启发诱导,使学生“善问”。
62.【答案要点】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作用都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通过作业的布置、检查和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或技能方面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而要实现作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注意:(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发挥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要做到以下几条:
(1)家庭作业与兴趣紧密相结合;(2)让家庭作业为孩子全面发展服务;(3)家庭作业形式要灵活;(4)跟老师做好沟通。
63.【答案要点】
根据材料的调查可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四、写作题
略。
责任编辑:河南分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